Cover Story- Indigenous Youth Overseas Study Tour: Connecting, Igniting and Impacting Lives with Love
公益平台2017年10月份電子報 封面故事
來自布農、排灣、阿美三個族群的5位原住民大學生、2位年輕的原住民老師,經過1年的培訓、1個月的美國遊學旅程,一路上在驚嘆與衝擊中前進著,也一路上在受祝福與幸運中重新自我定位。他們一致發出的疑問是:「他們不是原住民為什麼要幫助我們?我們何德何能享有如此對待?」而他們一致感受最深的則是~關於「愛」這件事!
排灣族的Avu 寫下,不管是我們的寄宿家庭,或是陪伴我們的大哥大姊,還有那些默默在背後支持的天使夥伴,都是我們旅途上最美的風景,也是我們最強大的支柱,雖然身在離家鄉遙遠的彼岸,卻依然有著像家一般的溫暖,讓人被這份愛深深震撼著。
同樣的,布農族的Talimua也從寄宿家庭在他們出門前,會獻上一個大大的擁抱,並送出:「Have a good day.」的祝福;夜裡,無論團員多晚到家,寄宿家庭都會在客廳等待,聽他們分享今天去了哪裡、看到什麼、經歷什麼,並在睡前說:「Have a nice dream.」讓她感受到來自陌生人無私的愛與沛然能量。
帶隊老師Iyong(阿美族)對於在UNITY Annual Conference(United National Indian Tribal Youth,全美印第安青年聯合會)上,第一次看見美國原住民以神聖莊嚴的點火儀式揭開序幕而深受感動。她表示,火不僅是生活中熱能來源,對台灣的原住民來說更是一種故事的媒介,只要有一團火,就可以讓大家團聚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讓長輩的訓示與提醒得以延續;因此,當她在UNITY接受長者用羽毛攬著火煙,從頭到腳環繞著她,以母語獻上祝福,即使她當時完全聽不懂,但卻立刻頭皮發麻並揪心到淚流滿面。她深深感受到:「I am blessed!踩在美國的土地上,還能這麼深刻感受到靈性的、身體的、心理的祝福,啊~~我們是原住民!只有回到自己的土地,靠近火堆,接近祖靈,感覺土地的溫度,才能成為真正的『人』,也唯有彼此團結一致、共同面對問題,所有的困難才能迎刃而解。」
團員Ival(布農族)則深深體會:「在團隊中,每個人都只是一片小葉子,只有當我們集合在一起,夠團結、夠有愛時才能夠形成一朵綻放的鮮花,不論是在展演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如此,要相互合作才是團隊,在對的時間、對的場合做對的事,我們除了代表自己之外,也代表了自己的家族、族群、整個原住民族,甚至代表了台灣。」
這項「台灣原住民青年海外遊學計畫」是由台灣原聲教育協會與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慧智文教基金會協辦,計畫發起及贊助人則是熱心僑領,同時也是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的長期海外志工車和道先生。
2013年車和道先生負責安排台灣原聲教育協會所培植的原聲童聲合唱團首度在美國巡演,當時有機緣帶領合唱團前往在洛杉磯舉辦的UNITY Annual Conference大會中表演,並與印第安青年代表及其Executive Director Mary Kim Titla結識。隔年,Mary Kim Titla率領了一支代表團,包括六個不同族群、地區的印第安青年來台交流,並參訪了邵族、鄒族、布農、排灣、魯凱、卑南、阿美與太魯閣族等全台多個部落。事後,他開始構想組織一個台灣原住民青年團,進行台美原住民長期交流一事,讓偏鄉的原住民青年擁有一個開展國際視野,提升語言及領導能力的機會,未來能對原住民的各項議題貢獻心力。
為了尋求能夠借鏡的最佳合作夥伴,車和道說明:「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嚴長壽董事長及公益平台,因為基金會有聲望,有理念,有高度,加上雙方原就認識,我們也曾數度前往宜蘭及台東觀摩學習,因此很快就獲得合作的回應。」
2015年台灣原住民青年遊學美國計畫第一次舉辦,當時分別在兩個主辦單位的深耕地點---南投及台東甄選學生和領隊老師參加。由於第一屆團員為高中生,無論是英語能力或思考深度尚仍生嫩,因此,第二屆決定擴大向全台招生並提高參加者年紀,領隊老師必須是具有原鄉原住民身分的教育工作者、中英文溝通能力流暢,團員必須是高中職11年級及大專院校的原鄉原住民學生,在培訓後進行第二輪甄選,並且舉辦長達一年、幾近每月一次的培訓計畫,以儲備團員的出國實力,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效。
第二屆計畫推出後,經過面試,從42位報名者中遴選出10位原住民大專院校青年進入第一階段的培訓。從2016年7月到2017年1月,我們籌畫了包括多元文化教育、原住民教育、南島語族、認識美洲原住民、台灣原住民衛生健康福利、基本法律及原住民法制、自我培力、文化表演、國際禮儀、美國地理歷史文化、英文閱讀會話,培養自我探索、溝通技巧及影片製作等等課程,所邀請的導師每一位都是各方大師,為的就是強化並厚實學生的素養與能力。
培訓期間經由觀察與評估,最後決選出5位原住民大學生和2名隨行老師,接著在2017年4月到6月針對團隊共識進行更深化的向心力凝聚,同時為UNITY大會的展演做行前的分工、預演等各項準備,期間還邀請從事原住民青年國際參與培力工作的「Lima原住民青年團」從土地、健康、教育、文化行動與實作等國內外原住民族重要議題舉辦工作坊。
帶隊老師Ali(布農族)回想一年來的培訓課程中,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凌婉真老師所開設的法律課程,透過事前觀看影片而在線上討論議題,凌老師以懇切而中立的態度分析原漢不同處境的差異與生活價值觀,提醒團員切莫因為一聲巨響或單一面向而論斷一人一事,在多方的觀察與求證中培養自己獨立的思辨能力而不隨波逐流,學習換位思考與同理心。
另外由台灣第一位原住民女科學家華國媛老師所帶領的課程也讓Ali受益匪淺,華老師以她經常在國外以英文發表研究報告的經驗,引領團員設想未來在做自我介紹時,要知道面對不同的場合、舞台與對象該如何設計、表達,UNITY大會的展演機會是台灣原住民的整體舞台,而非個別族裔,要懂得考量大局,善用機會去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還有一場由慧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賴美智所帶領的團隊默契訓練活動,設定一個固定框格,讓團員想盡辦法在一定時間內全員跳進框格裡,這中間有的人會歷經地雷及界線被破除的過程,允許跟自己還不是那麼熟悉的人觸碰自己的身體,利用挑戰自我極限,產生革命情感及組織共識,在框格裡承接每一個夥伴,一起走向團隊的任務。
這趟美國遊學(2017/6/29-7/28)最主要的重頭戲就是參加在丹佛會議中心所舉辦、為期5天的UNITY Annual Conference,由台灣原住民青年海外遊學計畫所組成的「LUMA NATIVE TAIWANESE」是唯一受邀的外國團隊。(註:LUMA在布農、阿美及排灣族的原住民語是「家」的意思,從這一屆開始遊學團將以此為固定團名。)
在美國備受重視的UNITY Annual Conference,每年都有上千名原住民高中生及大學生參加,甚至總統夫人會帶著五部部長參加開幕,各部首長並以演講與原住民青年展開溝通連結。今年大會共有2000人(100多個族裔代表團體)出席參加,遊學團成員在受邀的一小時展演節目中,除了介紹台灣、16族原住民族及「LUMA NATIVE TAIWANESE」團隊,也展示了排灣族的五年祭及阿美族年祭(ilisin)的盛況,另外還有與觀眾即席互動的排灣族刺福球活動與布農族的八部合音、報戰功演練。而後,「LUMA NATIVE TAIWANESE」獻唱團隊核心歌曲kulumaha,這首布農族語為「回家」的曲子讓會場氣氛變得溫馨感人,全場2000人都站起來向遊學團鼓掌致意。最末,LUMA團隊帶動大會全體圍成圓圈共舞阿美族的海洋之歌,全場跳到意猶未盡,還一起跟著哼唱節奏,直到結束還在跳…。幽默、趣味、互動、感動,LUMA團隊的專題演講展示深獲大會好評。
行前協助LUMA團隊重新盤整展演節目規格與節奏的慧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賴美智興奮地描述現場實況:「大會主席通常會安排一小節的擊戰鼓,以示對表演者的崇敬之意,但是LUMA團隊卻整整獲得了10節戰鼓的喝采,這次展演可說是全面大成功!」
UNITY Annual Conference每一年都在不同的城市舉辦,從2013年到2016年分別在LA、Portland、DC、Oklahoma City舉行,由於2017年大會地點選在Denver,因此今年遊學行程遂以Denver為主、舊金山灣區為輔(註:舊金山、矽谷是原聲教育協會義工的大本營)。
為了讓團員看到美國不同層面的多樣環境,盡可能做到最大化的接觸面,開啟寬廣的視野與細膩的心眼,因此車和道先生便規劃了學校參訪(University of Denver、Red Cloud Indian School、 Stanford University、UC Berkeley)、矽谷創業育成中心Plug & Play、美國印第安及在地文化(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Crazy Horse Monument、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Scotts Bluff National Monument…)、藝術體驗(Cherry Creek Art Festival、Indian Art in Pine Ridge、Denver Art Museum)、美國音樂洗禮、生態學習,及教會、體育、公益、官方等相關活動,另外也安排全程入住寄宿接待家庭,在Denver有四個美國家庭,在灣區有三個華人家庭及一處馬場招待所,無論是美國的接待家庭或協助的義工,都是各行各業中的精英,旅程結束之後,團員們仍與之保持聯繫,未來他們也將會是團員在生活及事業上的重要導師。
在8月20日的遊學成果分享會上,團員Subali(布農族)提到自己最受到震撼的,是在參觀矽谷新創公司時,一位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告訴他自己在大一時就開始規劃未來,大四和朋友創業,經歷人生第一次被倒債…,對方提醒著:「不是要你看我在過程中有多悲慘,而是記得我如何克服困難。」這份衝擊讓他體會到一旦真心喜歡一件事,思考過後就要好好去做。
Avu(排灣族)也感受到,這一路上好像是一個自我定位的過程。在UNITY大會裡聽到美國原住民長者對他們年輕一代說話的時候,自己同時也被深深地被敲擊著;面對很多成長過程中的負面經歷,那些不願面對的自己,還有想要隱藏的林林總總,都在這趟旅程中一一浮現,不斷提醒著我們是誰,要記得回家!
現於蘭嶼高中擔任教師的帶隊老師Ali,對於旅程中從繁華的城市到荒涼無奈的印第安保留區,再從保留區走進頂尖科技產業的一路上,格外珍惜的是能夠與陪伴身側的長者們對話的機會。她在長者們身上看到對目標的執著力與自我要求,在與他們的對話中擴張了自己的思維的向度與視野,同時也在重建身為老師的她的身份與遠見。她說:「感謝這項計畫讓我們放膽感受與經歷未曾想過的視界,感謝許多未曾謀面的天使,對於我們的包容與愛,這是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恩典,我會將大家帶給我們美好的生命影響力,再傳遞給我週遭的親友、同事和學生們,也期許自己成為一位能帶給他人祝福的Connector。Uninang~ Mihumisang!(布農族語:謝謝您~祝福你!)」
美國寄宿家庭之一的CK大哥也現身分享會,他稱許團員對受助、自助、助人三種層次有很好的掌握。他舉例道,當一位招待遊學團的友人詢問:「你們需要什麼幫助?」領隊老師Ali謙誠有禮地回答:「能夠有機會和你們相處,觀察你們的思維、視野與言談舉止,就是我們在這趟旅程中最美好的禮物。」
一直從旁默默觀察團員的計畫發起人車和道認為團員真正最大的收穫,是這一年多來的嚴格培訓與磨合,讓互不認識的學員變成了一支鋼鐵團隊,甚至是一生的好友,他相信他們以後一定會是台灣原住民的中流砥柱,彼此在事業生活上相互扶持。至於團員中有人持疑自己何德何能可以獲得這麼多人的幫助,車和道回應,出發點應該只有一個---愛的教育。他說:「對非年輕的我們來說,最優美的姿態就是“成就別人”, 我們也是借你們的手,實踐我們共同的理想。」他進一步說明對團員的期許,短期而言就是成為這個遊學計畫的大使,擔任下一屆計畫的義工與執行者,研究發起組織台灣原住民青年聯合會(aka UNITY),結合LIMA、MATA Taiwan、AEM(楊百翰大學亞洲經理人培訓)、原民會國際事務人才培訓團、學校、部落、教會等組織,凝聚台灣原住民的力量,在台灣及全世界做該做的事;長期而言,就是希望大家做個有愛有用的人。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嚴長壽董事長懇切地叮嚀團員,想要回饋部落、改變社會要耗費很多的能量,在你的生命中一定要有Vision和Passion,想要有Vision,你必須看得夠多、能蹲下傾聽、更要能深度觀察。部落的現象有些是自己造成的,有些是外部影響,當你被政府補助時、或者當你在要求補助時,可能你也正在淪陷了。在政治凌駕一切的現今,只有像你們這樣看到世界更多面向的人,願意變成一個連結者、說服者與示範者,讓部落族人看到可以創造更好的未來可能性,才會有更多人願意實踐改變。
來自台灣原住民青年海外遊學計畫「LUMA NATIVE TAIWANESE」團隊的感言與回饋:
出走是為了再回家,再一次感謝台灣原聲教育協會與公益平台,讓我們在這趟旅程中學到、看到、感受到很多,我們能做到的也許不是那麼快,但我們有共識五年後我們將會舉辦一個感恩聚會,分享這段期間內我們到底做了什麼。我們不是枯萎的種子,我們會長大,在我們的學校、在我們的教學、在我們的部落,它已經在醞釀了….
Comments